十八岁出门旅行

2018年4月10日

柏油马路起伏不止,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。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,我像一条船。这年我十八岁,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,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,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,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,已经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。所有的山所有的云,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人。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,所以尽管走了一天,可我一点也不累。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,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,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。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。

《十八岁出门旅行》,是余华的一篇短篇小说。讲了“我”在十八岁时,应父亲的要求独自出门旅行所经历的生活片段。在旅行中,免不了住宿,旅途中不能没有旅店正如人生不能没有理想。年轻的我们总是带着理想出发,并试图在某个地方找到它。青春就是欢乐与泪水的交杂,当中不乏迷茫与追寻和交迫。

从热情,到疲惫,再到坦然,便是小说的三个部分了。初期怀热情上路,告别童年,告别过去,一直寻求前面的旅店。中期便是寻求不到旅店的困惑,如柏油马路起伏不止,热情退却,取而代之是跋涉的疲惫。后期便坦然了,接受现实,并在现实中寻求安慰。

年轻时总梦想要轰轰烈烈地干番大事业,但步入社会,发现一切并非那么像自己想得那样,最后被社会的风沙吹凉热血磨平棱角,只能坦然面对这个世界。曾梦想仗剑走天涯,如今剑尚未配妥,转身便江湖。不管怎样,梦想总归是要有的。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,每个人心里的答案都不一样。

读这篇小说时,这年我19岁。18岁的时候,我也背包独自到处旅行,所以在看这篇小说时,我不禁把自己代进角色。我庆幸自己没有发生那么荒谬的情节。

第一次外出,是在高考后的暑假,那会我依然是在父母的羽翼之下,突然想着要出躺远门,但是我知道我的父母并不会像小说中的父母那样开明,他们会担心我的独自远行。为了不让他们担心,我就瞒着他们,表面上说是去县城的一个老师家里看望,实则是到省会城市里旅行。

还没独自出过远门的我,既不会找住宿,也不会安排旅游攻略。找住宿靠的是手机 APP,然后通过导航找到地点。但是第一次旅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,因为没有受到经济的限制,所以都是尽可能地挑便宜的住。去到所在城市,已经是下午了,去找住宿,却是一步步找到晚上八点多还没找到合适的,最后还是从APP上看到了一个青旅,便直接打车过去。一路都没想过要搭公交,全程拿着手机看着地图,走过来的。

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青旅,低廉的价格,只提供一个床位。在那里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的人在聊天。这对我来说却是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,此后的旅行便一发不可收拾。天地之间,有一本无字之书,在每一次旅行中思考学习成长,变成更好的自己。

独自旅行,要注意的事情很多,最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,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损伤,孝之始也。”从小就听说拐卖儿童,长大又是各种传销,这个世界不安全的因素很多,出门在外,虽不能确保万事如意,但希望自己能够平平安安。

如今的我,依然会再次旅行。向往着远方,在茵茵草原上,策马奔腾万里;在高耸入云的山峰,坐看潮起潮落;在茫茫的海边,聆听涛声滚滚。卧湖花栈道,看鸡翔鹤舞,人云卷云舒。

旅行,无他,心动而已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